您好,欢迎来到12图资源库!分享精神,快乐你我!我们只是素材的搬运工!!
  • 首 页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IT资讯 > 大话互联网 >
    校内网“变脸”:民意抵不过生意(2)
    时间:2018-01-24 12:40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网络 浏览: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

    清华大学信息迷信技术学院的杨洋(化名)是一名资深用户,他通知记者:“我曾经在下面留下了不好的评语,并记下了详细的时间,过一会再看,哪还有什么回复,早就被删了。真逗,这不是光秃秃地停止压制吗?校内网克隆的是Facebook(美国著名社交网站),但它只克隆到了躯壳,而不是灵魂。2009年3月,Facebook也停止了改版,在对用户称心度的投票中,5万人的投票只要5%认可改版,支持率虽然很低,但是Facebook一直没有逃避过这个数据,这才是转型应该有的胸襟吧。”

    记者发现,更名前夕,校内网上,如杨洋这样对网站一味粉饰太平而不满的用户颇有人在。

    “这次转型属于企业有野心,但是没跟用户好好商量就干了,所以有点伤感情。这充沛阐明了网络社区、社群与管理者分隔的惨状。”

    “至少改名字也应该征求一下客户的意见,江湖不是谁家的,是大家的。”

    “校内网不要叫人人网了,叫钱钱网吧。”

    这是记者采访的多位用户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质疑声响,不都针对校内网改名一事,但都直指校内网改名后的理念诉求——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。”

    牢靠着“人人”打下大片江山的千橡,似乎在博得市场喜爱后,恰恰缺乏对“上帝们”宣布不称心见的尊重。

    ■校内转型,“缺乏对原用户的尊重”

    更戏剧性的一幕发作在胡泳身上。往年四十多岁的他是北京大学旧事与传达学院副教授,曾被誉为“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”之一。

    可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互联网开展路途上的重要人物,却在校内网更名时期,差点成为该网站的永世封禁客户。

    得知校内网要转型的音讯后,胡泳第一时间在校内网的形状栏中更改了形状:“校内网的转型标志着大学类聚合性网站的消亡,再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先生们挥斥方遒的中央。”

    8月11日他再次登录校内网,却发现本人的账号被封。经过一系列交涉,网站方面拒绝了胡泳希望收回原有数据材料的要求,并对其账号实行了“永世封禁”。

    8月12日下午,记者电话采访了胡泳。

    他说:“校内网更名后,无视用户的基本权益,我的权益遭到了侵犯。Web 2.0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站与用户的利益是共通的,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,假设他们不注重用户的体验,一定会招致口碑下降。”

    为了科研需求,也为了更好地与先生交流,胡泳较早地注册为校内网用户。他除了和先生在网内讨论学术话题外,还常和“80后”们称兄道弟,甚至相互插科打诨。

    “这就是互联网这种开放平台的本质,就是对等,假设我在网上还端着教员的架子,怎样和先生交流。”胡泳通知记者,“其实是异样的道理,网站和用户也应该是这种对等的关系,我并没有质疑校内网的转型,它有它本人的商业逻辑。但是我质疑的是,在这个进程中它对原有用户的尊重越来越少。”

    在账号被封的当天早晨10点,胡泳在博客上撰写了一篇名为《不要拿网站用户当小白鼠》的檄文。

    第二天下午3点,胡泳的博文下出现了这样的留言,“胡教员,你的账号曾经给解封”。

    “我觉得他们有点可笑。”胡泳的语调里,有些淡淡的生气。

    他剖析说:“运营商以为跑马圈地曾经完成,少量的粘性客户并不会流失,所以内行为上往往专断专行。但是在Web 2.0时代,其实栏杆是可以一夜推倒的,由于在没有技术壁垒的状况下,信息的转移成本简直为零,所谓的粘性其中心意义恰恰在于对用户体验的注重,这并不是技术上的成绩,而是态度上的成绩。”

    而对来自用户的诸多不满,8月21日下午,记者曾致电千橡,其公关部门在邮件中的回复却是:“更名不会招致失掉用户,曾经在校的大先生十分喜欢我们的产品,他们不会分开,只需用户有需求我们就一定会努力满足。”

    ■一场急需“真金白银”的资本博弈

    校内网“变脸”:民意抵不过生意

    ◎艾瑞网发布的数据图,开心网成为校内网最大竞争对手 图片来自艾瑞网

    面对众多的抱怨帖,显然“用户需求”之说有欠压服力。那究竟是什么缘由,让千橡置民意于不顾,执意转型?

    千橡集团老总陈一舟曾解释说:“我们需求割舍对校内品牌的依恋之情,去积极地、英勇地发明一个更伟大,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。”

    可具有反讽的意义的是,325天前,他也曾地下宣布声明:“校内网坚持不改名字,只需我们守住大先生人群,我们的用户自然会增长起来。”

    民意,大约永远敌不过生意。

    业内曾剖析,校内网“变脸”的种子,最早能够萌生于风险投资“巨鳄”软银注资校内网的那一刻。2008年4月30日,千橡集团取得日本软银等诸家风险投资公司的4.3亿美元投资,这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募融资。

    8月15日,《青年周末》记者联络到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传达方向专家詹新慧,向她讨教这背后的“生意经”。詹新慧解释说:“资本的压力应该是校内网寻求扩张的要素之一,对投资方而言,长期的跑马圈地需求有真金白银阶段性的报答,长期以来‘校内’的先生群体定位使得广告支出方面的含金量一直不高。”

    理想上,“真金白银”大约真是让校内网“变脸”的真正缘由所在。

    陈一舟曾经立下这样的豪言,“我们不像一些小网站,钱烧几个月就没了,我们足以坚持到其他对手都支撑不下去的时分。”

    可是,从2009年年中末尾,陈一舟突然发如今这个市场里,千橡已从资本大鳄变成了资本小鳄。2009年5月,“白社会”、“冤家”等社区简直同时停止内测,假设算上先行一步的QQ“校园”,四大门户网站中已有三家进军社交网站市场。业界曾猜测:数年前,几大门户网站同时攻陷博客市场的一幕有能够重新演出。

    (责任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