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12图资源库!分享精神,快乐你我!我们只是素材的搬运工!!
  • 首 页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开发 > WEB开发 >
    一次因代码走查引发的思想碰撞
    时间:2018-08-09 08:20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网络 浏览: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

    技术沙龙 | 8月25日与多位资深技术大咖讨论小顺序电商实战

    一次因代码走查引发的思想碰撞

    团队明天的迭代回忆会,有一个小议题是关于“代码走查记载的成绩封锁不及时”的成绩。

    事情原因是这样的,我们团队践行每日代码走查(daily code review)已有超过一年了,走查进程中大家会针对前一天提交的代码提出不少成绩和修正意见,然后由一位质量跟踪员将这些成绩及成绩的修正责任人,记载在wiki页面的表格里。假设修正责任人上去将代码成绩处置封锁了,就登陆wiki,对相关成绩项的复选框打勾,表示成绩曾经被修复。

    看起来,规则和人员都是明白的。但从近几个月察看来看,走查发现成绩的修复和封锁状况却不甚理想,通常都有不少成绩不断摆在那里,到了月底还没有打勾处置。我通常会扮演“看门人”的角色,在月底去跟催打勾,但坦率地讲效果不佳,而且事半功倍。

    由于项目和部门质量部都会关注每个团队的代码走查执行落地状况,因此,虽然每天都破费了精神投入代码走查,但是外部观感和结果统计来看却是一堆成绩没有及时封锁,成绩没有闭环。

    这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成绩?谜题该怎样破?

    看似小成绩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主大讨论。

    观念1:质量监视员的成绩。

    质量监视员不只要记载,还要跟催相关的开发担任人及时修正,这样就不会遗留那么多成绩到月底了。

    赞同的小同伴甲:质量跟踪员,没有很好地实行本人的职责——对了,大家知道本迭代的质量跟踪员是谁吗?算了,恐怕质量监视员本人都不知道,责任没有落实到人。

    赞同的小同伴乙:那我们就来看看迭代轮值表,下个迭代起,让跟踪员尽到责任——不妨把质量跟踪员的名字写个便签纸,贴在大屏幕旁边。

    支持的小同伴丙:这不是质量跟踪员的成绩,而是团体的自动性和看法成绩。假定按这种方案,质量跟踪员既要记载,又要去跟催别人修正,一次催了不行,还要催二次,质量跟踪员好意累。不妨看看,每次都是哪几团体没有改?

    持中立态度的小同伴丁:每团体都是聪明的,有本人的做事方式,要信任其专业性。不要把大家弄得针尖对麦芒,太有压力。

    观念2:不是质量跟踪员的成绩,而是写代码的人的成绩。

    赞同的小同伴甲:谁制造的成绩,谁担任清算,应该有自动性。明明是你的成绩,为什么要质量跟踪员来买单?

    赞同的小同伴乙:我本人就是走查的成绩上去立刻就修正了。昔日事,昔日毕,既然认可走查的记载,写代码的同窗就应该处置掉成绩。

    支持的小同伴丙:首先,我不认可记载的一切成绩,比如:变量命名,类名单词拼写错误,从承袭关系改为组合关系,这些是不是一定要改,不改会不会有成绩?记载到wiki的成绩,能否经过了当事人认可,或许说少数人当场赞同。

    其次,有一类成绩,属于研讨类成绩,并不是要修正代码,如今也记载了。适不适宜记载在代码走查的wiki里?这些成绩,比较耗时,一时半会也封锁不了。通常是重要不紧急。

    回答小同伴丙的丁同窗:两点建议十分好。记载的内容,应该是大家认可的,有疑问的最好走查当场确认后再记载。非代码类成绩,衍生出来的业务廓清或许业务研讨,最好另外用本子记载,这样就不会和代码修正的成绩混为一谈了。

    观念3:都不对,是以后的做法有成绩

    小同伴甲:不如就不要质量跟踪员记载了,走查时让写代码的同窗本人讲,本人记载。本人记载的成绩本人一定是已认可的,一定会去修正。

    小同伴乙:频繁轮换不太好吧,而且解说的人需求专注,不建议一边解说一边记载。不如不要轮换质量跟踪员,一致我来记载吧,保证月底前都会打勾。

    小同伴丙:阿弥陀佛,老衲真实看不下去了……那么小的事情,怎样就越搞越复杂呢?

    小同伴丁:只需触及到人的事,就没有大事。由于人与人的认知,行为,习气都不同。除了每团体的心智形式的差异,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群体的复杂性。假设只用“我”的视角来看成绩,难免难以了解这背后的复杂性。遇到成绩,要用更多的视角去看待成绩,剖析成绩。不用着急得出结论。

    小同伴丙:是滴,避实就虚,大家剧烈讨论完,依然还是好同伴。

    未划休止符的结论

    虽然,这个成绩在求同存异后,还没有失掉普遍认可的结论。但我觉得,能开放式地讨论挺好的,不至于堕入集体思想局限。正如乔帮主说的,keep hungry, stay foolish。观念没有对错,而是说能否适宜和贴近团队的实践状况。

    秉持矫捷肉体,我们可以拥抱变化,尝试一下大家头脑风暴后提到的几种小改良,然后看看效果,好的就保留,不好则再微调。

    【编辑引荐】

    雷军22年前写的代码 你见过吗?

    2018开源代码安全报告:每个代码库平均包含64个破绽

    凶猛了!用不到20行的Python代码构建一个对象检测模型

    女神把微信音讯撤回后好慌,Python几十行代码轻松查看撤回音讯!

    2分钟编程技巧:不要在代码中运用循环

    (责任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