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12图资源库!分享精神,快乐你我!我们只是素材的搬运工!!
  • 首 页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IT资讯 > 最新资讯 >
    共享经济,资本主义醉酒后的梦呓(2)
    时间:2016-07-15 23:26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12图资源库 浏览: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

      在 Exec 的创业模式中,真正的 COG,也就是带宽和服务器的成本只是占公司总收入的 30%,大部分的开支花在了不断完善版本的工程师身上,还有给跑腿的人发工资。一小时的开支是 25 美金,这 25 美金中 80% 都是付给了跑腿的人,这也意味着,剩下的 20% 要照顾到客户获取、客户服务、获取新的跑腿人员等一系列的事情上,完全不够花。

      收入和支出完全不平衡,钱烧起来的速度很快就把公司整垮掉。

      教训:尽管从一开始,创业者一般都很难准确算出来自己的单位经济收益这个数字,但是在业务开展的初期,从每一单交易上面,你是大致能够预估出来的。

      最后结局:2014 年的 1 月被 HandyBook 收购。

      呈上第三具尸体:找不到“市场产品契合点”的 HelloParking

    共享经济,资本主义醉酒后的梦呓

      核心创业思路:做的是“停车区域”分享业务。

      第一处致命伤口: 它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:“作为联合创始人,我们在一开始坐下来探讨这个创业思路的时候,大家都拍案叫绝,接下来开发原型产品,将销售人员散布出去,但是老实说,到最后我们还是没搞明白为啥不见订单出现。最后我们想明白了,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客户定位,也没有做什么实验,甚至连与终端目标客户的对话都没展开过一次。虽然在“汽车停泊”领域中,我们找来了几个专家。但是这不足够。我们应该跟每一个客户进行面对面的聊天才可以。”

      教训:最后还是回到那句老话上。你得开发出一些用户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出来才性。你越是靠近那个“尚未满足的需求”,你的成功概率也就越高。

      第二处致命伤口:供需双方不成比例

      现在确实有很多人都在找停车位,但是车位所有人并不是那么热衷于将自己的车位“临时租借”出去。这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,虽然说这个问题背后还是存在解决方案的,但是就算找到了,整个商业模型也无法实现规模化增长。

      建议:打造一个平台,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。你不仅需要成为弥合“供需双方”的桥梁,而且这个平台具有规模化增长的潜力才可以。在创业之前,你必须仔细地去比较供需双方,揣摩他们的心理。

      结局:关门

      呈上第四具尸体:Cherry:成交量非常低,也没有办法快速实现规模化增长

    共享经济,资本主义醉酒后的梦呓

      创业思路:Cherry 是一家实时响应的洗车服务。客户只要把车停好,上网预约,很快就有人前来给客户洗车。

      致命伤口: 没有办法让收入更上一个台阶

      其实,客户要洗车的话不会是天天洗,最多就是一个星期洗一次。因此,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收入变得可观起来。只有两条路:一个就是扩大订单量,让车主都来找你洗车;另外一个就是在洗车的过程中,推销其他与车子有关的服务和产品。或者两个方式同时做。

      但是很遗憾,Cherry 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。

      教训:Uber 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么多投资人的青睐,其实无外乎在两个方向上一枝独秀。首先是用户的重复使用率、其次是单次消费金额。如果你想做分享型生意,用户既不能高频介入,每次交易的金额又少的可怜,那么注定你的商业模式是失败的。

      呈上第五具尸体:Prim: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,单位经济效益不佳

      (抱歉,这哥们儿死的太快,小编无法给你们提供图片)

      创业思路:实时响应的洗衣服务。上门取衣,洗好之后再送回来。

      第一处伤口:单位经济效益太差

      Prim 要做的事情有什么呢?首先得找个愿意提供干洗服务的洗衣店,然后让那里的服务人员花时间,花着油钱,开到你的房门跟前取衣服,再开回洗衣店,洗完之后,折叠整齐,打包,然后再送回来。这里面的工序实在是太多了!成本非常高,想要在市场上获取到客户,你又不得不推出便宜的价格,到头来每一个订单都是在赔钱。

      第二处伤口:它自身无法处理好“供应商”和“外包公司”之间的关系

      事实上一开始,Prim 是选择把所有单子给 Laundromat 这家公司来做的。后者其实就是前者的“服务供应商”。但是 Prim 后来肯定是要发展成为一个平台的,大大小小的洗衣店进驻之后,Laudromat 意识到其实自己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,最终 Prim 和 Laundrmat 的合作关系破裂。

      教训:你想打造一个平台的想法是好的,让无数的供应商进场也是好的,但是在前期,出于服务的质量把控,选择唯一一家公司来作为主要的服务提供商,等一步步建立起用户基础之后再选择让更多的服务商进来……

      是时候看黑板,标重点了!

      举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,不知道读者是否能够总结出一些端倪。虽然“按需实时共享经济”在描述上听起来很美好,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运营过程中,是存在诸多制约条件和前提的,它们分别是:

      一、供需双方的数量应该匹配

      这样一个平台,应该对供需双方来说都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,如果只是“剃头担子一头热”,这个市场可以说是并不存在……

      二、高频交易

      它应该是发生在生活中的高频交易,只有在消费频次达到一定标准之后,人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,将自己的消费行为塑造成为习惯。而一旦使用公司产品成为一种习惯后,那么你就能看到成批的投资人追在你屁股后面跑……

      三、得算账啊!单位经济效益不能忘!

      你每完成一笔订单到底赚多少钱,收入减去各项的运营、推广成本之后还能剩多少落在自己的口袋?你是否做过这样一道简单的算术题?当然,现在很多公司是拿着投资人的钱,赔本赚吆喝。但是这个“赔本”是力图获取未来的市场份额,实现快速的用户增长。等地位稳固之时到来,“赔本”的外衣脱去,钞票如流水一般涌进它的口袋。

      四、“稳扎稳打”还是“攻城掠地”?这是一个问题。

      第四点无法给你一个答案,但是这是摆在每一个创业者面前的问题。因为每家公司创业的实际情况不同,拿到的投资额也不一样。很多创业者就在这样一道选择题上犯了致命错误。

    (责任编辑:admin)